电话:400-123-4567
第一系列 当前位置: 首页 > 水果采摘 > 第一系列

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的第一责任人是叶利钦我最多是第二责任

时间:2025-06-25 09:59:2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6.1%的俄罗斯人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应当对苏联解体后国家多年的困境承担主要责任。2012年,另一次民调结果出乎意料地表明,戈尔巴乔夫被视为近百年来最不受欢迎的领导人,支持率仅为14%。这比起尼古拉二世的31%、斯大林的28%、赫鲁晓夫的24%以及叶利钦的17%都低得多(令人震惊的是,尼古拉二世居然排在了第一!)。

  至于自己是否应该为苏联解体负责,戈尔巴乔夫在2013年3月30日接受俄新社采访时明确表示,苏联解体的第一责任人是叶利钦,而他自己则最多只能算是第二责任人。

  戈尔巴乔夫从1985年起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时,面临的局面非常复杂且充满挑战:苏联经济的停滞不前,民族矛盾的日益加剧,甚至在此期间发生了苏联与阿富汗的战争、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及东欧剧变等一系列问题。戈尔巴乔夫坚信,如果苏联要继续生存下去,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这些改革可以分为两方面:在国内,他希望通过改革计划经济,提升经济效率,推动政权的开放;而在国际方面,他推行了所谓的“辛纳屈主义”,允许苏联成员国自主决定内政,并计划通过签署《新联盟条约》,将苏联从一个“牢不可破的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共和国联盟”。

  然而第五系列,戈尔巴乔夫的内政改革尚未显现成效,他的“外政”改革却提前引发了连锁反应:苏联一放松对成员国的管制,那些长期对苏联不满的国家纷纷采取行动,东欧的剧变随之爆发。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并未采取之前苏联领导人常有的出兵干涉方式,这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与此同时,苏共内部的强硬派、军方和克格勃高层开始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如果继续下去,势必会导致苏联的解体。于是,他们决定发起政变,推翻戈尔巴乔夫的领导,恢复苏联过去的统治模式。1991年8月18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将正在克里米亚度假的戈尔巴乔夫软禁。一天后,亚纳耶夫宣布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务,并自任代总统,随即发布了《告苏联人民书》,并调动坦克和装甲车开进了莫斯科市中心,包围了俄罗斯联邦政府的大楼。这一事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八一九事变”。

  为什么政变者会选择武装进驻莫斯科?其中的原因非常简单:俄罗斯作为苏联的核心部分第四系列,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强烈反对苏联,甚至为此脱离了苏共。叶利钦得知政变消息后,立刻宣布将协助戈尔巴乔夫推动苏联的改革。他迅速跳上政府大楼外的坦克,发表演讲谴责政变,呼吁民众抵抗,并组织军队进行武装防御。

  此时,莫斯科的民众迅速凝聚,集结起来,设立路障,欢迎俄罗斯军队;与此相对的,是苏联士兵们纷纷倒戈,拒绝开火。随着政变信息迅速传播到欧美,各国政府纷纷表示谴责,支持叶利钦。最终,在内外压力下,这场政变仅持续了三天便宣告失败,苏联军方宣布撤军,戈尔巴乔夫得以恢复自由。

  然而,戈尔巴乔夫回到莫斯科后,发现这场政变不仅让他失去了政治威信,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总统叶利钦实际上已经取代了他,成为了国家的新领导人。不久后,叶利钦下令解散苏共,而戈尔巴乔夫也因此失去了在苏共中的领导地位。

  接下来,叶利钦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领导人签署了《独立国家联合体》条约,试图通过“独联体”替代原有的苏维埃联盟。随之而来的是其他成员国的纷纷退出,苏联的名存实亡。为了避免苏联爆发内战,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并于当晚发表电视讲话,表示他始终支持各共和国的独立,但也强调,解散苏联的做法是极其不明智的。他深感忧虑,认为这一决定会带来重大的负面后果,给人民带来沉重的打击。

  戈尔巴乔夫坚信,苏联的解体并非他一手造成的,而是在叶利钦的改革下逐渐发生的。因此,他始终认为,叶利钦应当为苏联的解体承担主要责任。他还表示,尽管苏联内部民族矛盾严重,但他所进行的改革本意是为了保留苏联,而将苏联解体的罪责归咎于他显然没有道理。

  尽管如此,戈尔巴乔夫依旧受到许多批评。批评者认为他当初的改革过于草率且脱离实际,特别是他对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过分依赖和信任,导致了苏联的消亡。他们认为,戈尔巴乔夫是个软弱的领导人,错误地将权力交给了他人,最终为极端改革提供了空间。

  1992年之后,叶利钦开始推行激进的市场经济改革,并与副总统鲁兹科伊产生严重分歧。1993年,叶利钦解除了副总统职务,并成立了新的立法机关。与此同日,俄罗斯议会主席团宣布停止叶利钦的总统职务,副总统接替其位置。双方发生了剧烈对抗。

  10月,叶利钦决定动用武力解决这一危机,军队进攻议会大厦,经过10小时的激烈战斗,叶利钦终于获得了胜利,稳固了自己的地位。此后,他全力推动自由市场经济,但由于改革过快,俄罗斯经济陷入严重危机;短期国债的发行导致经济崩溃;政府频繁更换总理和阁员,政局长期动荡;而在车臣战争中,叶利钦也未能有效解决问题。

  最终,1999年12月31日,在21世纪来临的前一天,叶利钦以健康原因辞去总统职务,并在讲话中请求国民原谅自己过去的错误,表达了对未能实现人民期望的歉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返回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电话:400-123-4567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xxxxxxxx号